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《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》恒瑞盈
作者 | 王晖 来源 | 首席品牌观察
大众对蜜雪冰城的审判已经涉及到单个品类了。
这几天,“蜜雪冰城冰淇淋融化快”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,相关话题更是冲上热搜TOP1。
▶ 图源:微博
不少网友分享自己“狼狈不堪”的冰淇淋体验,“出门吃不了几口就化得到处都是”、“刚拿到手没几秒就开始滴水”、“第一次吃冰淇淋吃得像在抢险救灾”……
▶ 图源:小红书
大家仿佛吃冰淇淋不是在享受美味,而是在和融化速度赛跑,甚至有人怀疑,是不是蜜雪冰城用了劣质原材料,才导致化得这么快。
随后,蜜雪冰城客服及时做出回应,称“配方一直未改,会将问题反馈。”
▶ 图源:经视直播
相关店员也表示,“对原理并不十分清楚,但夏季高温肯定会加速融化,她一般会提醒顾客尽快食用,小心滴到身上”。
从舆论风向来看,这场风波对蜜雪冰城口碑无伤大雅,蜜门护短技能稳定发挥,牢牢把雪王护在了身后。
但我的疑问是,冰淇淋化得快慢,真的值得大张旗鼓讨论吗?
答案是肯定的。
还记得“雪糕刺客”钟薛高口碑崩塌的起因吗?
2022年夏天,有网友发现,钟薛高一款产品在31度的环境下,放了1个小时不融化,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。
三天后,有网友发布了一支短视频,他用打火机灼烧钟薛高,雪糕完全没有化开的迹象,这一操作再一次助推了“钟薛高高温不化”的话题热度。
网友纷纷质疑钟薛高过量使用卡拉胶、食品乳化增稠剂等添加剂恒瑞盈,对这款高端雪糕的产品品质表示强烈不信任。
▶ 图源:抖音
彼时正是大众对食品添加剂抵触情绪高涨的时期,加上其他负面新闻发酵,多米诺骨牌效应相当致命,钟薛高的口碑和销量开始一落千丈,直到近期被传出“破产清算”消息,始终未能翻身。
蜜雪冰城如今面临的,其实是和钟薛高相似的遭遇。
按照钟薛高化得慢=品质差的逻辑,蜜雪冰城冰淇淋化得如此之快,就等于品质好?恐怕很多人也无法说服自己。
毕竟,这款畅销的冰淇淋只要2块钱。
2块钱,要什么自行车?
但争议并没有就此停下。
有网友表示,为了优雅地吃完冰淇淋,他只能额外花一块钱买一个奶茶杯,成本直接飙升50%到了3元。
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,这多花1块属实是“冤枉钱”,毕竟1个杯子用完即弃,没什么用。
但对于店员来说,这1块钱又必须收,因为如果发现杯子数量少了,对不上账,可能就下不了班。
那么症结到底在哪?
其实又回到了问题的源头,怪就怪蜜雪冰城这冰淇淋化得太快了。
我们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一下,冰淇淋为什么融化快。
其实,衡量冰淇淋是否易融化的专业指标叫“抗融性”。大多数冰淇淋使用添加剂来提升抗融性,常见的乳化剂和稳定剂正是为此而生。
抗融性强弱不只取决于添加剂,还会受原料、生产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。冰淇淋中的空气含量、冰结晶性状以及凝冻过程中脂肪球的网络结构等都会影响融化速度。
再看蜜雪冰城的冰淇淋,它本身就属于“软冰”类型,制作时机器打出的温度在-5℃到-7℃之间。而超市冰柜里的预包装硬冰储存温度则低至-18℃,10度以上的温差,是导致前者更易融化的首要原因。
▶ 图源:小红书@半夜去杀猪恒瑞盈
原料配方特性是另一个关键因素。
根据媒体报道,蜜雪冰淇淋固形物含量仅20%-30%,意味着水分占比高达70%-80%。同时其乳脂和蛋白质含量较低(脂肪约4%-6%),锁水能力弱,融化后直接呈液态。
再加上蜜雪冰城为了控制成本和保持清爽口感,并没有大量使用卡拉胶等增稠剂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某些高价雪糕的增稠剂添加量可达0.04%。
此外,冰淇淋机连续运转,也可能导致膨化率降低,冰晶比例增加,结构稳定性下降,进一步加速了融化过程。
换句话说,一旦软冰制作中混入了约50%的空气,高温下这些空气溢出会导致结构快速塌陷。
了解了这些,我想很多人可以打消顾虑了,蜜雪冰城这2元冰淇淋,可以放心吃。
顶多下次可以参考一些网友的思路,自己带个杯子或者直接拿个盆,无论买多少都不怕它秒化了。
▶ 图源:小红书@我家叫迪奥
不过,想必蜜雪冰城现在担忧的其实是另一件事。
前段时间外卖大战时,美团破天荒给黑钻用户发放了100张券,结果,不少人就表示,到店核销自提时,或被店员甩脸色,或被阴阳怪气。
▶ 图源:小红书@小饼干
这件事本身是商家和平台的矛盾,但舆论发酵下,不少人发现,到蜜雪冰城“进货”冰淇淋,何尝不是一种薅羊毛的新思路?
但要知道,2元冰淇淋更多是蜜雪冰城的引流单品,商家更喜欢人们随手带走一杯奶茶,或者几包零食。
如果仅仅只买甜筒,客单价提不上去,雪王早晚要被薅秃了。
大众对冰淇淋融化快慢引发的争议,实则反映了当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焦虑,但在低价面前,焦虑有时候也可以烟消云散。
蜜雪冰城靠着低价打出了知名度,拓展着好人缘,我们有时候担心低价会反噬雪王,但目前的情况是,蜜雪冰城不必着急品牌升级。
不得不提到最近网络疯传的“蜜雪冰城被东方明珠塔激光攻击”的梗,这看起来是上海的地域歧视梗,却最终被玩成了蜜雪冰城的“品牌梗”。
上海不愧叫“魔都”,别管是摩登的摩,还是魔幻的魔,但高消费是公认的。
比如谁见过茅台论杯卖呢?一家不起眼的面馆,茅台卖48元一杯,属实佩服老板的生意头脑;上海一咖啡店还卖过零下80度的咖啡,别管喝完肠胃会不会“浪奔,浪流”,不少人冒着大雨排队消费。
社交媒体上衍生出了“沪币”“沪爷”“沪国”等段子,还要踩一脚“低价”的蜜雪冰城。
有人声称在上海喝蜜雪冰城就会东方明珠塔攻击,有人表示因为误喝了蜜雪冰城,最后被开除沪籍,发配到了其他城市。
▶ 图源:豆包AI
玩笑越开越大,仿佛蜜雪冰城在上海成了格格不入的奶茶品牌。
结果雪王亲自玩梗,不仅轻松化解了品牌“危机”,还带动更多上海网友到蜜雪冰城消费,可谓四两拨千斤。
▶ 图源:小红书@雪王日记
可以说,低价已经不仅是蜜雪冰城的的“护身符”,更成为了品牌的“社交货币”,一个不留意,就可能撬动网络流量。
而当蜜雪冰城在上海找到了品牌价值,2元冰淇淋的存在就更不难理解了。
▶ 图源:蜜雪冰城官微
或许它的乳脂和蛋白质很少,是奶粉和水冲泡制成的。
但在炎炎夏日,即使是摩登的上海,仍有很多普通人需要这2元买来的持续五分钟的清凉和快乐。
*编排 | 三木 审核 | 三木
品牌最新资讯,尽在【首席品牌观察】↓↓↓
行业资讯、案例资料、运营干货,精彩不停
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